究竟螃蟹是怎麼捕到的?漁夫們在捕蟹船上又是怎麼生活?有哪些趣味?我很幸運,能夠跟著螃蟹船一起出海,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,不像漁夫出海一趟至少三、五天,但卻受到很大的震撼,見識到漁夫們的勇敢,以及勇敢背後的樂天知命。

四月二十七日,早上,梧棲出港,天空微陰飄雨,風浪三到四級,新裕發三十六號,船長林清山,今天,目標北緯二十三度,要去收蟹籠、放蟹籠。揹上相機、準備好黃色小雨衣、防暈船的梅子,出發!!!

出海捕蟹—討海人的大海智慧

正當我雄心壯志要上船時,突然有隻手拉了拉我,同行家慶發號船長太太悄聲跟我說:「新裕發沒有女生的廁所喔,你確定你要上這艘船?」我心裡楞一下,卻很勇猛地說:「我沒問題啦!」我可是記者出身,蒙古大漠也沒有廁所(但是有小山丘啊~~)。總之,出了門,就沒在怕!

上船第一件事,先拜媽祖,林清山船上這尊媽祖,從小船就守護林清山,跟了三十幾年,每次擲杯問媽祖要不要退休,媽祖都不肯退。拜完媽祖,就可以安心出海了。

今日天氣不好,下著小雨,浪頭有點顛,同船的人有些暈了,船長卻老神在在:「今天很好啊。」果然是身手老練的漁夫。

船長林清山

船上每一件事情對我來說都很新鮮。首先,是船上的「GPS」系統,一台韓國製,一台中國製,不只標示出船行位置,還可以標示出海域上的所有船隻,對漁民來說很重要,可以減少碰撞,我笑說:「這不就很像海上的Google Map,不只標路線,還可以標路況」。但是讓人遺憾的是,台灣雖然是科技強國,海上導航的系統卻不如韓國與中國來得好用便宜,真讓人感嘆。

出了有堤防保護的區域,我們頂浪前行,還真是顛,「有一點啦,」船長脫口而出:「你看,有風,一定有浪,無風,不起浪。」漁夫一開口,都是大海教給他們的智慧。

顛著顛著,同船的記者們都暈了。我上船前還自豪地說:「本人從不暈船!」我有玩樂命,連在馬祖做過十級風浪的運輸船都沒暈,照樣喝水、睡覺,把船當搖籃。不過這回大概是要出海捕螃蟹太興奮,前一晚失眠了,暈得不得了。先是頭暈,接著想吐,我從攝影包拿出萬用冰梅吞了兩口,還是沒用,只好接過生平第一顆暈船藥。

林清山看我暈成這樣,很貼心地不斷從船艙變出伯朗咖啡、喉糖、孔雀夾心酥,甚至還有泡麵!我忍不住想:「船長,你的船艙是小叮噹的口袋嗎?怎麼什麼都有!」船上也有藥箱,暈船藥、肌肉酸痛噴劑、消炎藥、止腹瀉藥、牙痛藥,什麼都有,沒辦法,出海不比在陸地上,牙痛可以找牙醫,出了海,只能吞止痛藥。何況海上還有海水毒,很容易引起過敏,都得忍耐。沒想到,有吃的、有藥箱還不稀奇,恍惚中,我好像聽到民視電視台的聲音,勉強睜開眼,剛才拿來看導航的螢幕,現在真的在播連續劇啊!

頂浪前行

其實,出海真的是寂寞又辛苦,一趟五天,遇到螃蟹大出,回岸上卸完螃蟹,馬上又返回海上繼續捕撈。林清山一船載了八組補具,一組四百個蟹籠,一收一放平均一組要耗費兩個小時,忙碌的時候,一天得工作十六個小時。也有需要等待的時候,蟹籠放久一點,等待螃蟹爬進籠子裡,那就是孤單的時候,整艘船除了外籍漁工,只剩下船長一人,不看點連續劇打發時間,放眼望去就是大海,無聊爆了,一點也不浪漫。

有些船喜歡結伴同行,就算不能跨過海來聊天泡茶,至少可以用對講機說說話,解解悶,遇到事情也好互相照料。林清山跟郭家全這兩個小學同窗交情深,也總是結伴同行。(萬里是個小地方,只要是年齡相近,走到哪都很容易聽到彼此介紹:「這是我同學啦!」這點其實跟花蓮很像,在地花蓮人,到處都遇得到「同學」)

補蟹船繼續前行,終於到了收蟹籠的定點,我的暈船也神奇地好了!趕快跑到甲板上看收蟹籠。漁工們工作,有一種默契與節奏感,一組五個人,把固定蟹籠的錨拉起來之後,一號漁工在船邊拉繩子、拉蟹籠;二號漁工把螃蟹抓出來,再用力地拍敲蟹籠,把海底的海草、小貝殼清除乾淨;三號漁工蹲在地上綁螃蟹,我覺得他最可憐,因為螃蟹好多,又跑得好快,他得像八爪章魚一樣拚命地抓蟹綁蟹;四號漁工整理蟹籠的繩子與掛鉤;五號漁工把蟹籠堆整齊。船長則站在高高的駕駛艙一邊保持船的平穩,一邊盯著漁工們作業。

漁工們工作,有一種默契與節奏感,一組五個人

漁工們工作實景

漁工們工作的情況

漁工們辛苦工作

收蟹籠的工作大約要持續一個小時以上,甚至一個半小時,是補蟹船最吃重的工作之一。等到所有的蟹籠都收好堆好,螃蟹也放到儲存槽,才能小小地鬆一口氣。但是工作還沒做完呢,還得放蟹籠。放蟹籠比較快,大約半個小時就可以了,到了定點,下錨後就可以下籠子。不過,放蟹籠是最危險的工作,負責放籠子的漁工萬一不小心被蟹籠打到,頭一昏,很有可能就跌落海裡,曾經有漁工因此葬命。

等到所有工作都做完了,船長才能真正鬆口氣。他感嘆,現在很少有人願意上船做漁工了,本來一艘補蟹船應該有八個人,一名船長加上七名漁工,綁螃蟹跟放餌應該各有兩個漁工負責,但是找不到人,只好減少人力,大家做得手忙腳亂。

漁工們的工作實拍

林清山說了一個笑話:政府部門曾經為了讓遊民有出路,安排他們上船學做漁工,沒想到遊民們卻抗議:「我們當遊民已經夠慘了,你還要我們當漁工!」林清山說著說著哈哈大笑,我聽了卻很心疼,漁夫們工作的辛苦與艱難,哪裡是我們能夠想像。

我問林清山:「討海人跟一般人有什麼不一樣?」林清山看著大海,說:「我們每天看著大海,心胸寬闊,肚子裡不只能撐船,還能撐航空母艦!」這句話讓我想到郭家全曾經說:「出了海,天下都是我們的。」意義不同,但同樣充滿豪氣。

雖然各行各業都充滿辛苦,做田人也得看天吃飯,但討海人總是多了份勇敢與樂天知命。親愛的媽祖婆,請你繼續看顧這群可愛的補蟹漁夫,讓他們喜悅豐收,平安返航。

平安返航

 

*想得到第一手萬里蟹情報?請加入『螃蟹快報』粉絲頁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anliCrab

 

【萬里蟹的十堂課】
第二堂:出海捕蟹—討海人的大海智慧

【駐站講師】
瞿欣怡,TVBS週刊主筆,曾任天下文化《三十雜誌》副主編、《壹周刊》國際旅遊記者,著有《夾腳拖的夏天—從台北到花蓮的生活實驗》等多本著作,2012年夏天,在萬里漁村Long Stay,貼近觀察捕蟹漁夫的生活點滴,完成《萬里白描》系列22篇記錄。

更多瞿欣怡筆下的萬里捕蟹人心聲,請參考 http://miakid.bluecircus.net/archives/to_everybody/10_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