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里蟹人事物

 

*更多萬里蟹的產業文化與漁村故事,歡迎關注『螃蟹快報』粉絲頁  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anliCrab

小時只要寫到「我的志願」,楊博宇總是回答:「要當個跟爸爸一樣厲害的漁夫!」他始終記得,被媽媽牽著、在港邊等漁船靠岸,看到爸爸站在船頭指揮若定的神氣、趟趟滿載而歸的自信專業,「我長大了也要出海捕魚!」他暗暗立志。

但做漁人之子是有代價的。楊博宇的爸爸楊仁德✽、是萬里村中少數的專業漁夫,也是第一個轉型捕蟹的漁船長,因長年在外捕魚,每趟靠港,頂多跟孩子打個照面就返身工作,多半要等個半年或重要節日,父子才有機會相聚,「人家的爸爸天天接送小孩,我爸連家長會都沒什麼機會參加。」

2012年秋天,一群遊客擠進萬里老街上的「尚鱻漁舖」,向老闆蕭郁哲討著要買「萬里蟹」;身為野柳漁家第三代,他卻沒聽過什麼是「萬里蟹」?熱心食客拿出一疊新聞報導,他才知曉:自小吃到大的花蟹、三點蟹、石蟳,已由新北市府正式品牌化,以萬里蟹之名全力行銷中!

「當時萬里街上只有我一間漁舖,許多誤以為『萬里蟹』只能在萬里吃得到的食客,紛紛進門指名要買萬里蟹。」彼時廿歲出頭,才頂了店面、開始販售漁貨的蕭郁哲回憶,「當時沒料到,首次聽聞的『萬里蟹』,居然就此扭轉了我的人生!」

「里海」源自日本,是聯合國大學與日本政府發起「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」的重要概念,是藉由人為的經營管理,來恢復漁業資源與生物多樣性,以達到人與海共存共生的目的,並促進整體海岸的永續發展。」

萬里蟹自2012年品牌成立,除了將漁業、餐飲業、觀光業與通路商的力量串聯起來,塑造萬里海蟹成為美食名物,也建立穩固的產銷系統,帶動地方人文觀光,並積極為捕蟹漁人發聲,使萬里蟹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台灣海鮮品牌。

「嘩—」的一聲,一大簍綁著綠繩子的萬里蟹被倒在尺餘見方大的平盤上,穿著全身防水圍裙的謝聰平,雙手並用地抓起螃蟹一一輕按、稱重,以秒速判斷蟹隻飽肉度、再丟進對應的籃中,讓漁工依規格將活蟹分批收起,運上水車,快速運送到各通路。

每批由萬里漁夫自外海捕獲的萬里蟹,從漁船移出的當下,就會經歷這道「分蟹」的工序。除了區分蟹種、撿去有衛生疑慮的死蟹,最重要的是判定活蟹品質規格,每一規格的批發價與需求量都不同。而負責分蟹、並進行收購及後續運銷工作的,就是像謝聰平這樣的海鮮盤商。